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,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,吹响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号角。全国各地、各条战线积极谋划,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。
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,越是在大建设、大发展时期,越要强调科学有序。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,是“底板”。夯实基础、筑牢底板,就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避免“城市病”困扰,争取主动权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,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,国务院先后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下发文件,进一步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指标。
基于此,住建部召开此次会议,历经4个多月的调研座谈,目的就是认真总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,树立一批典型,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子;就是要认真汲取教训,醒示当下,在发展建设中少走弯路。
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,要统一思想,深化认识。城镇化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“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,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”。其中,有两个关键字,“新”和“人”。“新”在于不同以往、有别传统、不抱残守缺,强调以人为本、四化同步、五位一体,是高质量、可持续、生态好、有文化、社会能包容的城镇化;说到“人”,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既要解决好“三个1亿人”的问题,又要提升城市居民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。因此,必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,产业支撑是点、公共服务是面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是基础。
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,要解放思想,创新理念。住建部提出的7个理念创新,是化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现存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新思路、新方法。我国近30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史,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。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的提出,发动企业、群众出资出力,解决了设施严重短缺问题;“综合开发、配套建设”的提出,解决了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脱节问题;投资体制的改革,解决了资金来源单一问题;特许经营、BOT、PPP等模式的运用,是要扭转垄断投资经营、效率低下的局面。会上17个典型发言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,要敢于担当。市政公用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好的融资模式,可以节省政府投资、提高运营效率,却难以推广。根源就在于一些地方不敢改革、缺少作为,一些企业满足现状、缺失社会责任。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大胆实践,敢于担当。担当是责任,更是一种使命的表达。只要敢于担当、勇于作为、真抓实干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,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。
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,要营造法治、诚信和契约信守的社会环境。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领域之所以心存顾虑,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一些地方依法行政的环境不好,定好的合同不能很好履约,让投资者蒙受损失。还有就是,一些企业不讲诚信,缺乏社会责任感,不能取信于百姓。再有就是,进入市场的各方主体契约精神缺失,在契约之前就各有心思,遇有问题,各守一方。因此,地方政府要用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,营造一方法治化的投资环境;参与企业要诚信为本,责任为要,品质为先。各方主体共同努力,一起营造一个讲法治、讲诚信、讲契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投资经营环境。
号角已吹响,时代在召唤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,我们要勇于作为,善于作为,奋发有为,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!
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 2014.10.20